-
24h:028 -80899999
月经前小腹胀痛正常吗
发布人:成都九龙医院 发布时间:2010-07-15 10:38:07
很多女性朋友在月经期来之前都会有不同的症状,如脾气暴躁、食欲不佳或胸部疼痛,也有些女性朋友在月经前小腹胀痛,对此她们不知道是否是正常的。那么月经前小腹胀痛正常吗?
对女性朋友们的担心,妇科医生说,很多女性朋友在月经前都会有类似的情况,属于正常的,女性朋友不用担心,有些朋友的症状在月经来之后就会消失。而有些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发生剧烈的小肚子痛,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,叫做痛经。多数痛经出现在月经时,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。
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。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有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,继发性痛经则是指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,两种痛经的原因不同。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子宫口狭小、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,后一种情况叫做膜样痛经。有时经血中含有血块,也能引起小肚子痛。继发性痛经的原因,多数是疾病造成的,例如子宫内膜异位、盆腔炎、盆腔充血等。近年来发现,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,也能引起痛经。因此,需要通过检查,确定痛经发生的原因之后,针对原因进行治疗。
月经前小腹胀痛的调理
女性朋友在月经来潮前3-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。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,不宜吃得过饱,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,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、输卵管收缩,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。月经已来潮,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生葱、生蒜、胡椒、烈性酒等。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,如酸菜、食醋等,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。此外,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,都应保持大便通畅。尽可能多吃些蜂蜜、香蕉、芹菜、白薯等。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。
另外,女性朋友的平时饮食应多样化,不可偏食,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,如荠菜、洋兰根、香菜、胡萝卜、橘子、佛手、生姜等。身体虚弱、气血不足者,宜常吃补气、补血、补肝肾的食物,如鸡、鸭、鱼、鸡蛋、牛奶、动物肝肾、鱼类、豆类等。
以上就是对月经前小腹胀痛是否正常的相关介绍,由此可见女性朋友在月经前的小腹胀痛是正常的,但前提是没有影响到正常工作,但如果影响到了工作则不是,应及时上医院检查调理,同时在月经期还应注意自己的饮食调理。
对女性朋友们的担心,妇科医生说,很多女性朋友在月经前都会有类似的情况,属于正常的,女性朋友不用担心,有些朋友的症状在月经来之后就会消失。而有些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发生剧烈的小肚子痛,月经过后自然消失的现象,叫做痛经。多数痛经出现在月经时,部分人发生在月经前几天。
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。原发性痛经是指从有月经开始就发生的腹痛,继发性痛经则是指行经数年或十几年才出现的经期腹痛,两种痛经的原因不同。原发性痛经的原因为子宫口狭小、子宫发育不良或经血中带有大片的子宫内膜,后一种情况叫做膜样痛经。有时经血中含有血块,也能引起小肚子痛。继发性痛经的原因,多数是疾病造成的,例如子宫内膜异位、盆腔炎、盆腔充血等。近年来发现,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时,也能引起痛经。因此,需要通过检查,确定痛经发生的原因之后,针对原因进行治疗。
月经前小腹胀痛的调理
女性朋友在月经来潮前3-5天内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主。应进食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,不宜吃得过饱,尤其应避免进食生冷之食品,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宫、输卵管收缩,从而诱发或加重痛经。月经已来潮,则更应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,如辣椒、生葱、生蒜、胡椒、烈性酒等。此期间病人可适当吃些有酸味的食品,如酸菜、食醋等,酸味食品有缓解疼痛作用。此外,痛经者无论在经前或经后,都应保持大便通畅。尽可能多吃些蜂蜜、香蕉、芹菜、白薯等。因便秘可诱发痛经和增加疼痛感。
另外,女性朋友的平时饮食应多样化,不可偏食,应经常食用些具有理气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,如荠菜、洋兰根、香菜、胡萝卜、橘子、佛手、生姜等。身体虚弱、气血不足者,宜常吃补气、补血、补肝肾的食物,如鸡、鸭、鱼、鸡蛋、牛奶、动物肝肾、鱼类、豆类等。
以上就是对月经前小腹胀痛是否正常的相关介绍,由此可见女性朋友在月经前的小腹胀痛是正常的,但前提是没有影响到正常工作,但如果影响到了工作则不是,应及时上医院检查调理,同时在月经期还应注意自己的饮食调理。
- 上一篇:月经推迟小腹疼痛是怎么回事
- 下一篇:月经推迟小腹胀痛的原因
热门文章查看更多
-
30+
由临床经验30年
专家坐诊 -
100+
高级职称专家
为首的医疗团队 -
7x24+
每一天,无假日
迅速处理医疗突发状况 -
365+
无假日
医院 -
24+
24小时
在线挂号 -
1+
始终如一,为您提供
高质量医疗服务
- 深化“扫黑除恶”建设平安医院,坚决打击医疗行业涉黑涉恶行为 维护正常医疗秩序
- 青羊区扫黑办举报电话:028-86275209
- 声明: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.网站部分内容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.